关于我县轴承产业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

发表时间:2012-07-25 责任编辑:admin 点击率:

 

关于我县轴承产业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
 
轴承行业在我县工业经济中地位特殊,长期以来县委、县政府都给予高度重视。《常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扶持发展轴承、成套装备制造、新材料及新能源、金属加工等四大主导产业,特别是要积极培育轴承现代产业集群,着力打造首个百亿主导产业,以轴承产业突破性发展引领全县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为努力实现这一目标,做好深度调研,认真分析制约我县轴承产业转型升级的各种因素,研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供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参考,县政协联合有关部门组成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外出考察等形式,深入开展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轴承产业发展现状
(一)全国轴承产业发展情况。十一五,我国轴承行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年递增18.20%,轴承产量平均年递增20.11%2010年全行业轴承产量150亿套,销售额1200亿元,位居世界第三。规模以上企业2150家,其中年销售额30亿元以上5家。按销售额,已形成国有:民营:外资=14:66:20的格局。自主创新体系和能力建设取得新进展。预计到2015年,我国轴承行业的销售额将达到222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5%左右。已出台的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国家将发挥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来支持轴承行业的发展。在国家的引导作用下,轴承行业的准入门槛将提高,低端产品的高产能将得到控制,高端轴承的研发将进入高速阶段。
(二)常山轴承产业发展情况。我县轴承产业发展历史悠久,1967年成立第一家轴承企业——常山轴承厂。经过上世纪90年代改制和随后的裂变发展,轴承产业逐渐成长为我县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现已成为全县重点培育发展的主导产业。历经近半个世纪的积累沉淀,常山轴承已形成丰富的产业发展底蕴、扎实的产业基础、完善的产业链、强劲的市场影响力。产业内分工紧密协作,块状经济特色鲜明。中大型轴承锻造、圆锥滚子轴承在全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被授予浙江省轴承产业示范基地
目前,常山拥有轴承成品企业及零配件企业11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1家,亿元以上企业4家。全部轴承企业中有成品企业12家,锻造企业23家,车加工企业60余家,生产设备、检测设备以及配套的滚动体、保持架等生产企业20多家。拥有中大型轴承套圈中频加热生产线60多条,保护气氛热处理自动生产线25条,轴承套圈磨超自动线30多条,轴承自动装配联线10条等。主要产品有中小型、中大型63570等五大公制轴承和英制圆锥滚子轴承以及汽车离合器、汽车轮毂等,品种达1000多种。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电机、机床、摩托车、家电等行业,远销欧美、中东、日本、韩国、东南亚、印度等国家和地区。2011年全行业实现工业产值34.4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20%;自营出口总额6424.41万美元,同比增加4453万美元,增长44.26%
二、我县轴承产业转型升级的前景
(一)从当前面临的机遇来看,我县轴承产业转型升级的潜力和空间较大
1、产业整体发展空间大。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世界经济大洗牌,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轴承企业的快速追赶、缩短差距,甚至后来居上,提供了机会。随着国家振兴发展装备制造业及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提高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轴承做为基础的零部件受到了高度重视,既赋予轴承行业为振兴装备制造业做贡献的历史使命,又为轴承行业提供了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契机。
2、内生性发展潜力大。金融危机使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的轴承企业受到的冲击最早、最痛。也激发了我县众多轴承企业加速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的内生动力和活力。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逼使我县轴承企业下决心改变外延扩张、粗放经营、低价竞争的发展模式,重视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使产品向高端发展,努力提高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和竞争力。
3、对外合作意识加强。为了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我县轴承企业不断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实施重大研发成果产业化、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为我县轴承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持。
4、产业发展具备一定优势。我县圆锥轴承产量位居全国前列,部分轴承企业拥有国内轴承行业领先的锻车加工能力,形成一定气候。从煤的使用,到电加热,再到使用退火炉,常山轴承站在了锻件产品从中低端向高端迈进的前端。
(二)从当前面临的难题看,我县轴承产业转型升级仍然任重道远
1、产业规模不大,转型升级的总量基础不实。长期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的产业结构的深层次矛盾没有解决,致使产业集中度低的问题没有好转,与省内外其他区域的轴承产业相比,我县轴承产业在规模总量、产品档次等方面存在差距。全县115家轴承成品及其产业链企业,大部份企业规模很小,且有向少而全发展方向的趋势。作为机械通用基础件的轴承,其生产属性只能是大批大量生产,以降低生产成本。而目前县域内的轴承企业产能分散,专业化程度不高,无法与国内外大型轴承企业集团抗衡。要培育轴承现代产业集群,打造首个百亿主导产业的目标,就目前状况而言,如不采取超常规的办法和措施,难度较大。
2、创新能力不足,转型升级的科技支撑不强。由于企业长期以来重,重产能的扩张,轻软实力的积累,造成以核心技术、主导产品、管理能力、营销能力、融资能力,系统集成能力、公司治理能力和企业文化等软实力支撑的品牌建设进步较慢。目前我县轴承企业主要以贴牌生产为主,未能形成自己的品牌,受制于人,而且极易造成同质化恶性竞争。至今,还没有一个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在做产品做销售做营销做品牌的发展道路上,我县多数企业还处做产品做销售的初级阶段,优势企业也只是刚进入做营销的阶段。
3、产业集中度低,转型升级的载体不够健全。我县轴承产业布局较为分散,未能发挥集聚效应。同时,我县尚未建设轴承专业市场和公共服务平台,配套建设仍不完善,没有形成相互辐射、互为支撑的产业格局。
4、产品较为单一,转型升级的市场空间狭窄。我县的锻件加工虽有一定优势,且被省内外轴承企业认同,但都没有被做大做强。全县的轴承成品企业,主要是圆锥滚子轴承和深沟球轴承,且尺寸段大量集中在外径50100范围内。该尺寸段的深沟球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虽然是应用最广泛的轴承产品,但因其生产企业众多,市场饱和度高,市场竞争相当惨烈。
5、人才较为匮乏,转型升级的人才制约明显。除五家规模以上轴承成品企业建有技术中心外,其余企业几乎没有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熟练工也严重短缺,制约着企业的发展。目前,受宏观经济形势等因素影响,我县不少轴承企业发展信心不足,对科技研发、设备更新等热情不高。
四、加快轴承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与对策建议
(一)目标定位:以产业集聚化、产品高端化、企业规模化为主要目标,加快建设产业集聚平台,打造中国(华东)中大型轴承精锻基地,推进轴承产业从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促进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积极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着力培育一批重点企业、骨干企业和成长型企业,通过十二五期间的努力,全力打造常山百亿产业
(二)主攻方向:抓住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机遇,全力支持龙头企业集团走高精尖之路,加快建设重大装备轴承生产基地、大型精密铸锻造基地,加快产品由低档向高档、由普通向精品、由通用向替代进口的重大转变。重点发展精密轴承及各种主机专用轴承、高精度数控磨床等轴承加工专用设备制造,大力发展中小型轴承套圈高速墩锻工艺及装备。积极推进精细化管理,引进并推广应用节能型保护气氛退火生产线、车加工数控化生产线、数控磨超机床自动生产线等先进装备和工艺。积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加快服务环节与制造环节分离,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
(三)工作重点
1、加强规划引导,推进产业集聚。根据行业生产力布局的现状和趋势,建议在县工业园区、辉埠新区和产业集聚区划出1000亩以上土地的独立区块,规划建设常山县轴承特色工业园,为轴承产业的加快集聚发展划出空间,为吸引更多轴承企业集聚发展营造品牌氛围,为轴承产业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优先发展提供平台。通过规划引导和政策激励,吸引众多轴承及其配套企业向特色园区集聚;以常山轴承特色工业园为重点,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发展,制定鼓励优惠政策,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快轴承和轴承配件产业集聚建设,加强面向产业链的服务配套体系建设,提高本地配套能力,努力形成社会化分工、专业化配套协作、集群化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积极创造条件建设常山轴承商贸城,打造集原材料交易、加工、成品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轴承市场,在此基础上,加快建设以产品研发、人才培养、公共检测等为主的公共服务平台,促进相关要素的进一步加快集聚,进而推动企业间的联合与分工合作,实现轴承行业的集群发展。
2、强化龙头带动,培育骨干企业。着力培育一批轴承的锻、车、热处理、滚动体、保持器等专业产品生产的龙头企业,促进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逐步实现由成本优先技术领先转型,从而带动集群内广大企业都上一个新的台阶。根据国家产业扶持政策,轴承行业销售10亿元以上企业为重点企业,要按照培育重点企业的标准,采用一企一策方法,重点培育和扶持12家已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营机制灵活、企业效益好、竞争力较强、发展后劲足的现有骨干企业,通过上市、收购、兼并、重组等手段壮大企业规模,发展成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培育一批销售超亿元的小巨人企业;对目前销售超千万元的第二梯队企业要加大扶持,促使其上规模、上档次;加大扶持高成长性企业,鼓励集群内中小企业进行资本整合,形成市场竞争能力。要从政策上鼓励轴承企业做大、做强,对销售收入、利税达到一定额度的企业给予资金上、政策层面的奖励。如凡年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实缴税收50万元以上的轴承企业,由财政按实际完成设备投资额给予一定比例的贴息,在入库税收中对留地方财政贡献比上年增长部分,由县财政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要积极开展以商招商,重点加强对世界轴承前八强企业和万向集团、天马轴承等国内轴承前五强企业的定向招商。对现有轴承企业成功引进世界轴承前八强、国内前五强轴承企业在我县独资、合资新建项目的,县政府要给予重奖。
3、发展成品轴承,做精配套企业。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向成品轴承开发发展,支持新上轴承成品企业向中大型轴承开发发展,向除“3”“6”类中小型普通轴承之外的类型品种开发发展,向导向目录中鼓励类轴承开发发展,不支持搞小而全,不支持低档重复生产。要发挥常山中大型轴承套圈锻造质量好、影响大的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做精。鼓励常山轴承由配件生产向部件、整机生产发展,鼓励企业拉长产业链,对新上规模以上开发整机生产和整机销售超过一定规模的企业,政府给予相应奖励。对于专业的配套企业,要积极探索新的工艺、使用先进的装备,避免一般性的价格竞争,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建设为常山轴承服务的外包市场信息、研发设计、计量检测、技术培训、产品展示、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的公共服务平台,为常山轴承发展提供全方位的研发、制造、销售配套服务。
4、加大技术创新,推进产业转型。坚持走技术兴企之路,着力在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上下功夫。县科技部门要制定相应政策,鼓励轴承行业的研发和申请专利,对列入国家、省级新产品的轴承企业,县政府要进行科技奖励。要鼓励企业和科研人员、职工开办各类轴承成套和配套企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与研发中心联姻,引进高、精、尖科研成果,促进轴承产品更新换代。开发差异化产品,避免同类企业恶性竞争。建设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实验室、检测平台,建立多层次的自主创新体系,增强集群创新能力。对轴承集群内的关键共性技术进行集中攻关,组织行业共性技术攻关和关键技术研发,特别是重大装备轴承设计、制造和检测试验技术;轴承寿命和可靠性技术;滚子轴承减振降噪、轴承抗疲劳技术;过程和结果精确可控的热处理工艺和检测技术、冷辗扩、冷挤压工艺技术研发及应用等。加强以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促进技术升级,实现主导产品上档次、上质量、上水平,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加强对外技术交流合作,鼓励科研院所加快科研成果转化,鼓励企业通过产权出让、相互参股等形式引进战略合作者,形成内外并蓄、协作共赢的技术创新体系。
5、实施人才战略,激活发展动力。积极营造良好环境,鼓励企业重点引进国内外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掌握关键技术的高层次专家,特别是掌握高新技术产业化成套技术的优秀团队。加快调整企业人才结构,提高研发人员比重,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加强对国际前沿技术的跟踪。充分发挥院校、技工学校的作用,依托技工学院等单位,加大熟练技术工人、高级技能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和营销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多层次的适合轴承产业实际需要的人才队伍。要在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方面制定符合常山实际又有实际效果的政策措施,特别应鼓励本土人士回常建设,满足常山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对企业现有人才,要政治上关心、经济上照顾,开展多种形式的评聘学科带头人、技术专案活动等,鼓励员工岗位成才,对自学成才获得文凭、职称的要有相应的激励机制。要把留住人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落实高层次人才在落户、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方面的配套服务政策。鼓励企业自主建设人才公寓,政府予以适当补助,满足各类人才住房需求,解决人才在常创业就业的后顾之忧。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对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中的优秀企业家,不仅在经济上要扶持,也要提供相应的政治平台,如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安排中,给予相应的名额,提供参政议政的平台,通过各种激励性手段,充分调动企业家扩大企业规模、加强科技创新、开展再次创业的积极性。
6、发挥协会作用,推动行业进步。要明晰协会的责、权、利关系,适当扩大协会的权力,稳定行业秩序;充实协会领导力量,推选有能力、负责任、有凝聚力、年富力强的轴承企业家担任协会负责人,聘请2-3名懂轴承技术的专业人员加入;充分利用行业协会的资源,在企业产品定价、企业招工用工、技术攻关、招商引资、对外交流等方面让其发挥更大作用。要积极开展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行业进步、有利于产品创新和市场开拓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尤其是在制订行业规划、实行行业自律、加强信息交流、提升技术水平、推进品牌建设、服务轴承企业等方面发挥作用,做好工作,取得成效。
 
 
 
 
 
政协课题组
联系领导:胡震云、罗诚剑
调研组组长:胡明祥
调研组成员:徐高禄、毛松林、徐志标、徐耀良、杨进波
?